六部门: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
- 编辑:5moban.com - 18聯邦調查局(FBI)發現唐娟在簽證的申請資料上蓄意隱瞞她為中國軍方服務的事實,FBI從網路媒體資料查到唐娟著軍服的照片,與中共解放軍有關聯。
所以,真正的結論到底是什麼?雖然知道哲學就算沒結論也很正常,但當時我剛從高中畢業,總覺得凡是課本都該在最後一段秀一下結論,宣判誰是誰非,讓讀者心情塵埃落定。」 結局的吸引力 柯文哲出席北市教育局閱讀推廣活動,說《老人與海》很無聊,他都跳過中間看結局就好。
第一個理由是,很多時候了解過程才算了解結論。「我懂了,人其實沒有自由意志。換句話說,在這種時候如果沒掌握過程,我們其實根本無法判斷哪個結局比較有道理。哲學洞見不是乍現靈光,而是推砌細節,例如美國哲學家法蘭克福(Harry Frankfurt)對自由意志的看法,建立在整個關於慾望和決策的分析上,九零年代反對自由意志的操弄論證(manipulation arguments)則建立在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假想案例上。兩個結局你早就知道,不管哪個發生,你都不意外。
對於棒球觀眾來說,忽略過程只看結局,可能會錯過一些樂趣,對於球員來說,不參與過程,只想等待結局出現,則是沒有恪盡職責。其實,就算不論作者立場,只要是比較完整的概論書,對於自己介紹的各種理論,也都會交代它們最重要的爭議和缺陷。就是會有某種豁然開朗,突然開竅的感覺。
所以說,不只是熱水重要,咖啡豆本身也是很重要的。有一點喜歡躲起來工作的感覺。反過來說,通俗的電影、文學、戲劇作品卻能清楚表達人與人的互動與關係,呈現給社會大眾看。這樣的工作方式並不會讓我覺得很累或很痛苦,我反而覺得一個人比較好。
特別是第一本,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我課堂講過的東西。當時他剛開始在大學教書,而我則是在夜間部講課,我們就聊到要不要一起編教材。
考慮到對之前合寫的夥伴不太好意思,也就拒絕了這個提案。非常感謝出版社與譯者的努力。然而,這次參與的STS多重奏成員,並非所有人都是社會學出身,相反地,大家的背景還相當多元(涵蓋政治、法律、工程、醫學、護理、社會學),意外讓訪談過程出現不同的火花。因為是獨子的關係,小時候我也是常常一個人。
幸好他們的工作能力滿強的,會適度給我建議,我通常也都會說:沒問題。除此以外,應該也是有別人在做類似的事情。沒想到這本書一出居然多次再刷,甚至台灣、韓國、中國等地都來索取授權出版,這是我從來沒預料到的情況。至於其他地方……我就不太確定了。
我想這樣子泡出來的咖啡總是非常美味的。於是後來我另外找了一家出版社。
說到這個,因為我本身沒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,對於是否有其他人透過臉書來推廣這件事,我就不太曉得了。」以免影響對方做為大學老師的名譽。
因此,我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出一條道路,嘗試把一般人可以感知的生活經驗和艱澀的社會學理論結合。瑞鑫:我自己覺得社會科學與文藝作品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對話關係,老師的書給我很多的鼓舞,所以想請問教授:關於這兩個領域的對話(社會科學 vs 文藝作品),能不能給有興趣的學生一些建議? 岩本教授:其實許多文藝作品確實有抓到社會學的真髓,所以我會透過分析這些作品來寫社會學的書。這就像是:手沖咖啡的時候,我們會先把咖啡豆放好,然後再用熱水來沖泡。這就是第一本書《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》的出版過程了。因為這個良好的經驗,我認為再寫第二本應該也沒問題,於是就寫出了今天這本《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》。瑞鑫:我想請問教授在做社會學的普及寫作過程中,有沒有遇到過比較特別的經歷? 岩本教授:其實啊,我是個滿任性的人,不是很會跟別人合作的人。
歡迎透過文字與圖片,一起重回這場有趣而溫暖的對談吧。對我而言,如果直接去看社會學的專書,有時反而難以理解。
於是呢,我就決定不拿版稅,希望降低書籍定價。在對談之前,我們各自讀了岩本教授在台出版的兩本中譯書:《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》以及《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》,大家對岩本教授其書其人有各自的好奇,但我們一致讚嘆書中文字散發的親和力,以及岩本教授運用電影、小說、與自己的人生故事介紹社會學的書寫功力。
我跟這位同學說了後,他也認同這個做法。根據出版社的情報,岩本教授去年訪台時曾經與日文系的學生有過交流,也因如此時報出版才會積極促成本次對談,希望安排岩本老師與具備社會學背景的同學交流。
針對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作品的讀者,老師該如何引導他們理解社會學呢? 岩本教授: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經驗,書中雖然舉了自己的生活經歷當作例子,但仍是有所侷限的。因為一個學期有十五次課程,所以他寫了八章,而我負責另外七章,共同編輯出了一份教材。每個人的經驗其實都是很複雜的,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解釋清楚。(眾人笑) 著作如何與讀者對話 湘庭:過去擔任護理師的經驗讓我對於醫院裡面的階層、組織十分好奇,但是老師的書中幾乎都是以文學、生活、戲劇等來舉例說明社會學。
就算是以前沒有接觸過文學或戲劇的人,書中也會簡單提到一些故事的內容,如果讀者試著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,再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連結,我想這樣就已經很好了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在想:那我自己寫的那七章要怎麼處理?於是就把這七章的內容另外寄給編輯,問問他的意見。
訪談、整理:STS多重奏編輯團隊(林子勤、宋湘庭、林千慈、范瑞鑫、張維家、溫志強、蔡令儀) 【編按】 感謝時報出版的邀請,讓我們有機會在岩本茂樹教授訪台期間與他對談。Photo Credit: STS多重奏提供 知識普及工作的日本現況 千慈:在台灣有一些學科,像是社會學、人類學、歷史、法律等等,都會透過部落格或是臉書專頁來做推廣,希望能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一般民眾。
在開始寫書後,我才發現這樣的書並不常見,也讓我感覺這樣的寫法更有價值。結果編輯建議:不如你就自己出一本吧。
他後來當了京都產業大學的教師。畢竟如果有臉書帳號,我可能會太在意臉書貼文的按讚數和點擊率……我怕我太在意了所以就乾脆不用了。對方覺得書可以出,但是定價應該不會太便宜。不過,我總覺得有些可惜啊。
如果把那些咖啡豆比喻為文藝作品的話,社會學就好像是用來萃取這些咖啡豆的熱水。但是如果搭配一些文藝作品來解說的話,看完之後才會感到──「啊,原來是這樣子啊……」。
至於讀者與學生反應的話,大部分人覺得這系列作品很有趣。反過來說,我也是先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,才把那些有趣的內容寫進書裡
非常感謝出版社與譯者的努力。於是呢,我就決定不拿版稅,希望降低書籍定價。